2018-03-19卓勇良涌金楼
中国经济今年一二月份数据的表现比较不错。境外知名媒体也指出,这一状况出乎预期。
想起我曾在2016年8月浙商的一个会上,斗胆提出中国经济“浅V回升”判断,眼见预期成为现实,自然是非常高兴。
今年初出口大大好于预期
今年1至2月份,全国出口同比增长高达18.0%,是2014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自2016年以来一直处于较好状况,对中国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应该说,这也是今年一二月份中国经济表现较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业增速坚实回升。这是出口增长较好状况下的必然,今年一二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达到7.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2017年恢复性增长,预期今年也应该延续这一状况。
投资出现回升。我去年年底判断,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大致已经回落至谷底,2018年应该出现某种回升迹象。实际状况证实了这一判断,今年一二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9%,比上年回升0.7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民间投资增长达到8.1%,比上年同期回升1.4个百分点。
“浅V回升”的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存在着一些令人高兴的重要迹象。我于2016年8月提出的中国经济“浅V回升”,是有深入分析为支撑的,如今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相对加快,由此在2014至2016年出口增长持续大幅回落下,形成消费增长的坚实支撑;
其次是中国经济转型对于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这或许可以说是近两年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较好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次是国内经济在紧运行状况下,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开始出现较好成效,微观经济再建均衡。正是在这样的一些状况下,形成本文想进一步提出的,当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坚实性。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回升,形成当前经济增长的微观坚实支撑。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017年一季度结束了2012以来的持续回落, 2017年比上年实际增长7.3%,比2016年加快1.0个百分点,由此导致今年一、二月份消费增长也快于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
事实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回升,是两个因素积极作用下的结果。一是平均月工资增长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相对较快,全国农民工工资2017年比2016年增长6.4%;二是2017年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增长1.7%,比上年回升0.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补库存仍在继续。与一些机构所判断不同的是,工业企业补库存的状况并未转为去库存。这虽是一字之差,却将对经济增长发生加快或是放慢0.5%-1.0%的效应,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截止2017年11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存货同比增长,仍高达10.9%,是2017年的最高月份,比2016年同期高出7.8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产成品同比增长,仍高达9.0%,大大高于2016年。而且,这其中即使扣除价格因素仍有相当增长。当然,这一方面很可能是企业对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恐惧,另一方面也表明财务状况好转支撑下的企业预期大大转好。
企业添置装备开始加快。2017年全年,就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回落状况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个行业的增长良好,而这些行业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技术改造,这也在相当状况下,表明企业未能列入投资计算的技术改造部分,事实上有所加快。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通用及专用设备,以及仪器仪表和汽车工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改变了大幅下降局面,除通用设备行业增长8.5%外,其它3个行业的增长均在10%以上,且这3个行业的利润增长高达16%以上,通用设备行业的利润增长也高达13.5%。
下步经济增长仍存复杂性
下一步经济增长的复杂性,在于全球经济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应该说,今年全年出口,很可能呈现典型的前高后低。
因此,一方面是对于出口增长不能盲目乐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中的契机。当前需要严密观察全球贸易增长扑朔迷离的前景,应该及时分析估价特朗普政府一系列贸易措施,对于中国出口的影响。
还有一点就是,必须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滞后对于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表面看是需求不足,实际是供给侧改革滞后。一些民营企业家说起投资,较多说法是投什么好呢?中西部确有大量服务业投资机会,但企业家们缺少投资勇气;而海外淘兴起,又进一步表明国内制造业对于当前城乡居民需求结构变动存在着相当的不适应性。
经济增长的结构性问题也有较大不利影响。前些天跟一位大企业的老总说,今年一季度的全国经济增长,完全有可能好于去年同期。但这位老总却很不屑地说,“这不可能”。他告诉我,他所在的行业都是负增长,这位老总说的情况当然不可能有假。而正是这些局部的不利状况,相当程度地影响了信心和判断,另一方面是屡屡爆出的数据造假,也令人无所适从。
当下最关键的很可能是两个方面,一是出口增长,二是民间投资回升。前者存在着一定的不可控性,但如果进一步采取若干积极的措施,不确定性至少能有所减少。
民间投资增长回升将引发一系列积极效应,用工需求将会加大,工资和消费增长均将保持较好局面,并进一步形成积极循环。且在这一状况下,各方比较关心、尤其是境外主流研究机构及投资者垢病较多的中国经济债务问题,虽不至于迎刃而解,但至少将有相对程度的缓解。
趁着“两会”胜利召开的东风,各方信心将有所增强,这是2018经济的利好。下一步如不出现难以预测的小概率事件,国民经济完全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且有所加快的较好趋势。
注:卓勇良教授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