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畴镛: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布者:刘茵发布时间:2024-04-10浏览次数:10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都强调了“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和跃迁升级的关键力量。


科技创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产业革命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的结构功能与效率变革,进而不断催生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力量。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使生产力克服了劳动过程中体力的限制,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冶炼技术、内燃机和电力技术的突破,催生了大规模流水线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在密集型、批量化、高能耗的粗放型生产中进一步得到解放。20世纪40年代以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显著改变了生产方式,并催生很多新产业新赛道,使产业体系发生系统性重构。


历次工业革命的经验表明,谁能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占领科技制高点占得先机,谁就能乘势而上在现代化发展中走在前列。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新的颠覆性技术,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数字技术链接、渗透、赋能万物,赋予了劳动资料数字化的属性。特别是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从专用化迈向通用化的发展新阶段,是集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执行等功能于一体的泛在智能技术,通过数据、算力、算法三要素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智能传感设备、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云服务等数字化劳动资料所展现出的高链接性、强渗透性、泛时空性,都是以往任何技术革命无可比拟的,打破了时空限制,推动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和高效匹配,成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的核心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考察浙江时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近年来,浙江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2016年以来,浙江布局建设杭州城西、宁波甬江、温州环大罗山、浙中、绍兴、台州湾六大省级科创走廊等高能级科创载体,2023年,浙江全省科创走廊发明专利申请量达47598件,同比增长6.2%。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之江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5个浙江省实验室集聚了335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1个国家级科创平台、58万名专业技术人才。2023年,浙江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15%,首家国家实验室挂牌运行,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9家,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4位。当前,面临国内外科技创新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浙江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要聚焦增强科技创新竞争力,建强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原创性科技成果,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发展。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原创性、前瞻性、颠覆性的技术预研攻关,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下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先手棋。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壮大新质生产力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主要载体和实现形式。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就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应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挥数字技术的高链接性和强渗透性,形成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提能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从资源小省变为工业大省,浙江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的支撑。以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应用数字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浙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要突出重点领域,积极推进工业“智改数转”,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示范和智能制造工程,深化“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范式,助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要面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个全覆盖”,推广“做样学样”“轻量化智改”,体系化轻量化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锚定服务业“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战略方向,着力在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上做文章求突破,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提升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大力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渔场、牧场)”建设,以数字科技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步入快速道。


以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在浙江考察时提出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数字产业集群”的明确要求,为浙江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针对浙江数字产业高附加值、辐射带动性强的拳头产品较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不多的短板,要着力围绕技术、标准、算力、安全、应用等问题,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一链一策”推动新兴产业做强做大。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融合,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现代消费与健康、绿色石化与新材料等万亿级世界级先进产业群,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要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围绕智能感知、智能网络、智能计算、智能应用等行业领域,引致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塑造数字产业新的竞争优势。加大海洋和航空科技创新力度,聚焦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清洁能源与装备、航空装备制造和高端航空服务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海洋经济、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以科技创新催生未来产业培育成长。未来产业是以前沿科技为基础,尚处于孕育或成长阶段,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支撑作用、具备成长为主导产业潜力的产业领域。与未来五年左右有望成长为主导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未来产业对新科技探索、新产品研发、新业态培育、新模式创造的前瞻性要求更高。对标发达国家和国内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浙江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中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需要按照加快形以科技创新催生未来产业培育成长。未来产业是以前沿科技为基础,尚处于孕育或成长阶段,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和支撑作用、具备成长为主导产业潜力的产业领域。与未来五年左右有望成长为主导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比,未来产业对新科技探索、新产品研发、新业态培育、新模式创造的前瞻性要求更高。对标发达国家和国内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浙江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中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需要按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导向和要求加快步伐。优先发展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机器人、合成生物、未来医疗、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柔性电子等9个创新基础良好、成长较快的未来产业。培育发展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可控核聚变及核技术应用、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等6个力量尚在集聚、远期潜力巨大的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重点领域未来化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挑战,多方向、多路径开展不确定性未来技术预研。加快未来技术创新、未来场景培育、未来生态构建,支持杭州、宁波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未来产业发展引领高地,积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生活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与其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打造企业、人才等创新主体活力迸发的优质生态。浙江是靠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探索突破,需要以更大力度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释放成果转化活力,优化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范式。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在现实生产力的具象体现,提高成果转化水平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不久前,浙江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打通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端和高效转化需求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任务举措,有效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企业和市场。2023年,浙江省技术交易总额达5257亿元,同比增长96%。当前,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对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源头供给机制,探索场景驱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新途径。建构企业主导型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组织模式,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范围,推动科技成果管理从“行政控制资产”向“市场配置资源”转变,健全完善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高效率转化的创新生态,以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有效破解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良性互动格局。


催生企业创新活力,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体动能。企业是现代化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着力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作用。浙江是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大省,有着适宜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一流创新生态。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速培育新质市场主体,促进创新资源和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造具有产业带动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快发展雁阵型科技创新企业梯队。建立企业精准挖掘机制,着力发掘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领域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强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在科技决策、科研组织、创新导向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基础的项目形成机制和管理机制,支持企业牵头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构建以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大企业带小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创新联合体,形成持续创新和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


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夯实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要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和关键变量。2024年新春上班第一天,浙江省委就对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三支队伍”建设作出系统部署。要紧紧围绕“6大方向”“7项行动”,建强全周期的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机制,全链条做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核心支撑。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以人才第一资源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与“315”科技创新体系、“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度融合,加速发展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加大优秀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提高青年人才领衔重大科技任务的比例,加大创新型人才激励与减负力度。推进人才评价改革,优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拓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持续完善各类人才政策配套供给,健全理念先进、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人才发展服务体系,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作者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畴镛】

本文刊发于《浙江经济》202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