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贸易的“浙江往事”看中美贸易纠纷的后续走势

发布者:陈月艳发布时间:2018-03-26浏览次数:393

2018-03-24 10:3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特约撰稿 卓勇良


特朗普总统启动的美中贸易**,导致中国A股3月22日下午,由上午的较大上涨转为大跌,次日绿油油一片,当日全球股市绿肥红瘦。显见这并非只是中美间的大事,也是全球经济大事。

中国对外贸易是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中起步的。1978年,全国外贸出口总额仅97亿美元,按人民币计算,只相当于当时全国GDP的4.6%。同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仅列全球第32位。另据WTO数据,1973年,中国商品出口仅占全球的1.0%,1983年也仅占全球的2.5%。

1986年,我所在的研究机构在我们当时学术领导的带领下,提出了浙江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路。没想到在省内征求意见时,遭遇普遍反对。史晋川教授后来说,当时一位老厅长有一点激动地对他说,以浙江当时一年出口7亿多美元,甚至不到全省工业总产值7—8%的状况,怎么能发展外向型经济呢?这一战略后来去北京征求意见,遭遇一片委婉的反对声。然而省委省政府顶住不同意见,后来批转这一战略时,虽然全文未出现“外向型”一词,但这一战略思路的精髓,均被采纳。

这段往事我在多篇相关文章中使用,目的就是想说明,我们今天能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格局,成为稳居全球首位的贸易大国,是非常来之不易的。这首先应归功于长期来冲破阻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不懈努力,其次是归功于长达11年的复关及入世的艰难谈判。但更重要的,是着力改革,放活经济,东南沿海一大批农民洗脚上岸,民间经济迅猛崛起。因为任何方针政策,只有在具有一大批积极群体奋力实施之下,才能见出最大成效。

浙商无疑是其中最为优秀的群体。浙江民间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手大量招聘中西部农民工,一手大量引进发达经济体的实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大量出口商品,形成最优要素配置及其较好绩效。

浙江由此形成了一段梦幻般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岁月。1998至2011年,浙江商品出口按美元计,年均增长高达31.2%,GDP年均增长高达14.2%,双双牢牢居于全国第一方阵,奠定了今日浙江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这完全是在浙江企业家大批招聘外来农民工,大量引进境外先进实用工艺技术装备之下实现的。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浙江2010年外来人口总计1990万,占全省常住人口36.6%,仅低于沪京津居全国第4;浙江越是工艺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引进装备比重越高,有些甚至高达80%以上。我一位朋友的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甚至连铺地材料也是从意大利进口。没有改革开放,绝无浙江的今天。

进出口贸易从来没有如此紧密地把浙江千百万家庭与世界联在一起。30多年前我们把进出口贸易叫作“出口创汇”,而现在,寻常企业就与大洋彼岸有热络关系。我侄儿10多年前同我说,宁波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每5人中有1人做外贸业务。绍兴纺织业的化纤织物大量出口,我们1986年在绍兴进行10县调研课题,根本未曾想到。对外贸易,特别是中美贸易,几乎已是浙江一些家庭饭桌上的寻常话题。贸易是浙江融入世界的一个主要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商品进出口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增速不断加快,形成了一段极为华丽的发展乐章。改革开放第一个10年,全国商品出口总额增长3倍,第二个10年增长4倍,第三个10年增长6倍。这真心是一幅典型的基数越大增长越快的图景。1978至2017年的改革开放39年,全国商品出口按美元计算年均增长高达15.0%。其中亚洲金融危机结束的1998年,至经济开始断崖式回落前的2011年,全国商品出口按美元计算更是高达19.7%。

微信图片_20180324100812.png

1998至2011年,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一段美好时光。这一时期,全国GDP年均增速高达12.0%;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高达33.3%。尽管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大幅滞后于GDP和企业利润增长,但加权后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也高达8.9%,也是一段最快的岁月。这也是浙江房价上涨较快的一段时间,然而浙江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持续居全国首位,基本是赶上日本的节奏。

中国已牢牢占据全球出口贸易首位。根据WTO统计,全球71个经济体的商品出口占全球2016年商品出口的93%。2017年,在这71个经济体中,中国商品出口比重占13.9%,第2位的美国占9.5%,第3位的德国占8.9%。

中国商品如潮水般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哪有还手之力。1999至2017年,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占美国进口总额比重,从7.9%上升至21.4%,此期间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而且,这也令美国一些重要贸易伙伴痛不欲生,其商品出口占美国进口比重急剧下降。1999至2017年,加拿大对美出口,占美国进口比重从19.0%下降至13.0%,日本从12.7%下降至5.9%,台湾从3.4%下降至1.8%,英国从3.8%降至2.3%。当然,这也有印度等一些国家对美出口增长较快,以及一些发达经济体商品竞争力较弱因素,不能都算在中国头上。

2.jpg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中国对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进出口情况。2017年,中国对美国商品出口增长14.5%,比当年中国商品出口增速高出3.7个百分点,占中国商品出口总额的19.0%;同期中国从美国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的8.4%,比上年增长17.3%。中国已努力扩大从美国进口,但因各种原因,包括美方对于高科技产品向中国出口的阻挠,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仍占中国进口总额的较低比重。

微信图片_20180324100547.png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和进口的比例,如不考虑香港的转口贸易因素,仅从上表看,是2.8比1。即中国对美国每出口2.8美元,则从美国进口1美元。产生这一巨额贸易差距的因素比较复杂,如美国跨国公司,从包括美国在内的别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和主要零部件,然后向美国出口整机,这就一定程度地高估了美国贸易逆差。

3.jpg

中美两国对于美国的贸易逆差具有不同的数字。2017年,按美国公布,全美商品贸易逆差为8112亿美元,如考虑到美国服务贸易顺差,则全美贸易逆差为5684亿美元。美中商品贸易逆差按美方公布是3757亿美元,如果考虑到服务贸易则为3372亿美元;按中国海关公布的中美商品贸易顺差是2758亿美元,不过中方数字尚不包括香港转口贸易。

中美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战违背世界潮流。贸易战并不利于美国经济,已有美国学者认为这将影响美国经济增长。这一二十年来,美国低层劳动者收入并未较大增长,是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商品改善了他们的福利。中国商品大量进入美国,以及美中广泛的贸易合作,有利于降低美国通货膨胀,有利于加速美国高科技创新产品在全球的销售增长。信息技术40多年来之所以快速渗透到全球每一个角落,是美国的高科技与中国制造的紧密结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美两国的共同未来,绝对是谁也离不开谁。

我个人估计,鉴于利害关系和各方面影响的巨大,这一已由特朗普启动的贸易**,接下来的变化空间很大,变数较多。特朗普总统在签署所谓“贸易战”备忘录时的讲话,并不忘了恭维一下中国和习近平主席的积极作用,强调沟通谈判和“互惠”,特别是特朗普说:“在很多情况下,也许是所有情况,我们最终都会谈判达成交易”。暗示后续具有讨价还价的很大空间,暗示美国的目的是加强谈判和达成新贸易协定,打贸易战并非美国本意。可以预见,以中美双方的政治智慧和特朗普的商人气质,以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高超灵活的谈判技巧,本次贸易**具有不演变成贸易战的较大概率。

经济背后是政治。现代政治博弈追求的结果,早已从老式政治博弈追求的你死我活的零和结果,转变为双赢结果。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贸易战打于一时,影响的却是长期战略利益。因为只有长期均衡双赢的利益关系,才是稳固的和可预期的,才能最大化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


注:卓勇良教授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